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20日-31日举行。此次科技活动周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旨在重点宣传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把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各类科技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科技成果是产生知识产权的源泉之一,而知识产权是保护科技成果的段。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科技成果与专利混在一起。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科技成果和专利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其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基本相一致,是无形资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成果一般分为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成果
指发现并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科技成果,成果形式主要包括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等。
应用技术成果
指可用于生产或指导生产的科技成果,包括可以独立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主要表现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
软科学研究成果
指为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有关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评价、预测、科技立法以及管理科学与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成果形式主要包括软科学研究报告和著作等。
什么是专利?
专利是指收到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即专利技术。换句话说,只要专利权人申请并取得了专利权,那么在有效期内,该专利都将受到法律的保护,别人要想使用此项专利技术,就必须先取得专利权人的同意。
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这三种专利在保护对象、授权难度、权利稳定性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发明专利
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比如产品发明(如仪器,设备等)和方法发明(制造方法)两大类。
实用新型专利
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新的技术方案。该产品应当是经过工业方法制造的、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一切有关方法(包括产品的用途)以及未经人工制造的自然存在的物品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
外观设计专利
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科技成果与专利的关系
科技成果与专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彼此相互协调发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科技成果与专利都是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是人们利用自然规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应用自然的技术。它们同属无形资产,因而具有同时或者不同时的可传授性、实施性、应用性和可长期保存性。实施后既能带来技术的进步,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01科技成果是专利申请的重要基础
人们创造科技成果的过程,是一个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过程,科技成果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结晶,这个结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它具备了申请专利的技术要素,只要这项技术具备授权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条件,就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02专利是提高科技成果技术水平的前提
专利的一大特点是公开性。凡是申请专利的技术,都会通过专利文献检索中心等检索到国内外已公开的专利申请技术和专利技术。通过检索专利文献,并对其进行技术分析和研究,既可以了解到某一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又可以了解到那些国家的企业、公司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还可以对比出这些国家企业、公司的科技和经济实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寻找技术的突破口,既能避免重复性的低水平研究开发,又能避免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还能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节省时间,研究开发出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03专利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法律保障
科技成果只是智力资源的创造、应用,而没有占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无偿的应用科技成果,成为科技成果拥有者或者合法实施者的竞争对手。专利可以达到对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和应用。因此,要实现对智力资源的占有,就必须将科技成果依法取得知识产权,而取得知识产权保护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申请专利。依法取得专利保护的科技成果,就实现了对市场的垄断和监督,既有利于成果的实施,又有利于转让,能加速成果的产业化。